反渗透膜
一、产品介绍:
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 ,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。反渗 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 ,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 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。反 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 , 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、胶体、微生物、有机物等。系统具有水质好、耗能低、无污染、 工艺简单、操作简便等优点。


反渗透膜能截留大于0.0001微米的物质 ,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 ,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 , 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。
二、工作原理
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为半透膜 ,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薄膜称之为理想 半透膜。 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(例如淡水)和浓溶液(例如盐水)分别置于半透膜的两侧时 ,稀溶液中的溶剂 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浓溶液一侧流动 ,这一现象称为渗透。 当渗透达到平衡时 ,浓溶液侧的液面
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 , 即形成一个压差 ,此压差即为渗透压。
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 , 即与浓溶液的种类、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。 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 ,溶剂的流动方向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 ,开始从浓溶液
向稀溶液一侧流动 ,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。
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 ,是一种在压力驱动下 ,借助于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 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 , 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与浓缩 ,其中最普遍的应用实例便是在水处 理工艺中 ,用反渗透技术将原水中的无机离子、细菌、病毒、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去除 , 以获得高质量的
纯净水。
三、 反渗透膜应有的以下特征:

四、测试条件

五、影响因素
1、进水压力对反渗透膜的影响
进水压力本身并不会影响盐透过量 ,但是进水压力升高使得驱动反渗透的净压力升高 ,使得产水量加 大 , 同时盐透过量几乎不变 ,增加的产水量稀释了透过膜的盐分 , 降低了透盐率 ,提高脱盐率。 当进水压
力超过一定值时 , 由于过高的回收率 ,加大了浓差极化 ,又会导致盐透过量增加 ,抵消了增加的产水量,
使得脱盐率增加。
2、进水温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
反渗透膜产水电导对进水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 , 随着水温的增加水对通量也线性的增加 ,进水水温每
升高1℃ , 产水量就增加2.5%-3.0%;(以25℃为标准)
3、进水PH值对反渗透膜的影响
进水PH值对产水量几乎没有影响 ,而对脱盐率有较大影响。 PH值在7.5-8.5之间 。
4、进水盐浓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
渗透压是水中所含盐分或有机物浓度的函数 ,进水含盐量越高 ,浓度差也越大 ,透盐率上升 ,从而导
致脱盐率下降。
- 清洗条件
反渗透系统需要进行清洗的 ,在你的RO系统表现出污染的倾向、长时间停运之前、或按计划
进行常规保养时 ,建议你清洗RO系统。 当出现下列污染特征:
①标准化后产水量下降10~15% ,标准化后产水水质下降10~15%;
②给水与浓水间的压降增加10~15%) 时 ,表明你的RO系统需要清洗了。
由于RO系统出现污垢而需要清洗的频率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,一般习惯上可接受的清洗频率是3~12 个月一次。如果每个月你不得不清洗一次以上 ,你就应该改善RO的预处理系统 ,调整RO系统的运行参数 , 如果每1~3个月需要清洗一次 ,则需要在提高当前设备的运行水平上做工作 ,但是否需要改进预处理系
统较难判断。
- 反渗透膜的保养条件:
(1)新膜(使用前)
①膜元件必须一直保持在湿润状态。 即使是在为了确认同一包装的数量而需暂时打开时 ,也必须是在不
捅破塑料袋的状态下 ,此状态应保存到使用时为止。
②在超过10℃的氛围中保存时也要避免直射阳光 ,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。这时 ,保存温度勿超过35℃。
③如果发生冻结就会发生物理破损 ,所以要采取保温措施 ,勿使之冻结。
(2)通水后膜元件
①膜元件必须一直保持在阴暗的场所 ,保存温度勿超过35℃ , 并要避免直射阳光。
②温度为0℃以下时有冻结的可能 ,要采取防冻结措施。
③复合系列膜元件要用含有存用药品(重亚硫酸钠 , 500~1000mg/L , pH值3~6)的纯水或反渗透过滤
水进行浸泡。
④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进行保存时 ,都不能使膜处于干燥状态。
⑤保存液的浓度及pH值都要保持在上述范围 ,需定期检查。如果可能发生偏离上述范围时 ,要再次调制
保存液。